扬子晚报网8月10日讯(记者 范晓林 薄云峰)8月8日晚间,上市公司*ST高鸿、*ST天茂发布退市消息——*ST高鸿因涉嫌触及重大违法退市富农优配资源,被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已经四次发布退市风险警示提示公告的*ST天茂,则选择主动退市。
*ST天茂选择了主动退市。其在公告中称:公司拟进行业务结构调整,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公司拟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深交所的上市交易,并在股票终止上市后申请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转让。
上市公司主动退市,需要给予股东现金选择权——即以一定的价格回购投资者手中的股份。*ST天茂将这一价格定在1.60元/股,较其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8月6日的收盘价(1.45元)高出0.15元。对此,*ST天茂将于8月25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
*ST高鸿则是被动退市,其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空转”“走单”业务,存在严重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富农优配资源,受到高达1.6亿元的行政罚款。
其中,上市公司*ST高鸿被罚1.35亿元,9名涉事董监高被罚75万元至750万元不等。*ST高鸿董事长、时任总经理付景林被罚最重,不仅被罚款750万元,而且被市场禁入十年。
与此同时,由于造假性质恶劣,*ST高鸿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深交所对其依法启动退市程序。按照规定,正式退市需等《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但*ST高鸿的退市结局已经难以扭转。
两家公司官宣退市背后富农优配资源,暗藏多重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当前证监会重点严抓的重大违法退市,年内退市数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退市类型多元化,选择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年内已有*ST天茂、玉龙股份、中航产融、中国重工、海通证券5家上市公司主动退市。
根据Wind数据,2020年退市制度改革以来,上市公司退市数量显著增加,结构也在逐步变化。2022年是退市新规财务类退市指标生效的首年,当年退市公司达到43家,主要以财务类为主,该类退市高达41家,这也是当时新规显效的体现。
2023年,财务类和交易类退市分别达21家、20家,监管刻画与市场出清相辅相成;同时,该年经纬纺机选择召开股东大会主动退市。
2024年退市公司数量再创新高,达到55家,交易类退市发挥主导作用,41家公司被二级市场出清。
2025年,多元化退市的特征更加明显。在已经官宣退市的30家上市公司中,重大违法退市10家(其中4家先行触及其他退市类型)、交易类退市9家,财务类退市9家,规范类退市1家,主动退市5家。
截至8月8日,2025年初以来摘牌退市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23家,如果将正在退市流程中的上市公司计算在内,则多达30家。
相较于强制退市,上市公司选择主动退市,将更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正因如此,监管层支持上市公司选择主动退市。主动退市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也是退市渠道多元化的重要体现。
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